说到这个张仪大家还是挺佩服这个人的吧,大家也有看到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很受欢迎的,电视剧里面对他的描写也是很给力的,但是其实大家如果读过关于这个张仪的历史书籍你会发现张仪这个人是真的挺悲催的,而且还可以用悲惨来形容,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张仪不是真实的张仪,那么这个历史上真实的张仪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悲惨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邦交之礼,自古有之。至西周建立,为统一各邦国之间礼尚往来,特做《周礼》规范之,绵延数百年,诸侯各国皆遵从其法则,故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说。

说起张仪,他的奋斗史也足够励志,从一届平民最后成为执一国牛耳之相邦,诸侯列国皆被他的铁齿铜牙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时至今日,张仪在今人的风评却并不怎么好。原因何在?
其一:张仪无德
今天,很多家长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在你成才之前,要先学会成人。而成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这也是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而张仪,恰恰是无德的代表人物。

其二:张仪无国
前段时间,华裔日本球员张本智和的言论让爱国的中华儿女对其口诛笔伐。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而两千年前的张仪也与张本智和有相似之处。张仪的故乡是魏国,而张仪发迹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魏国的死敌秦国,向魏国讨要河西之地,在张仪暮年被驱逐出秦时,他更是恬不知耻的回魏国出任国相,不得不让人对其有不齿之意。

中国封建王朝对人才的定义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而张仪,手无缚鸡之力,肚无杯酒之量。仅凭一张利嘴游走于诸侯列国之间。所以,三国时期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东吴谋士虞翻曾笑话诸葛亮来江东游说,是效仿苏秦张仪之流。因为即使在古人看来,张仪也是一个被人鄙视的小人。
